Military / 2019 航空偵照展 - 從U-2黑貓中隊至無人飛機

July, 2019


眾所皆知,黑貓中隊於我國的航空偵照史中扮演一承先啟後的角色,於60年代至70年代間執行200餘次的偵照任務,為台灣及美國CIA提供大陸內陸之軍事設施的重要情報,此次的航空偵照展中揭露許多黑貓中隊及U-2偵察機的資料及秘辛,以及28位黑貓中隊飛行員的個人簡介。並在於展後由中研院GIS中心的滕經理為大家解說U-2偵察機的偵照原理及圖像識別技術,同時在場外陳展著多架未曾於航空展中亮相的無人機,讓大眾了解中科院航空所目前於無人機的研發實力

 
此次的航空偵照展是由中科院航空所主辦及中研院GIS中心協辦,為少數中科院對外開放的展覽。其實,中科院航空所與黑貓中隊有著一層特別的淵源,曾於黑貓中隊擔任飛行官的華錫鈞將軍,於美國完成航太博士學位後,曾任職於航空所前身航發中心的主任一職,並帶領中科院完成經國號戰機的開發計畫,亦有IDF之父的稱號

隨著國防科技及重心的轉移,許多的航空偵照任務已轉由無人機執行,中科院航空所於國內無人機開發中其經驗最為豐富,於此展中亦陳展航空所歷年開發的無人機,與黑貓中隊相互呼應,亦有承先啟後傳承之意味


進入航空所後,一旁的空地即展示一架編號MU1513的騰雲無人機,為目前國內唯一的大型無人機,可執行中高度及長滯空的任務,並能配備多種酬載。在2017年的台北航太展中,曾展示至配掛救援莢艙的外型


接著是翔隼無人機,翔隼無人機主要作為無人機操作員訓練及自動起降研發測試使用,並能夠配備光學酬載設備執行目標偵蒐、災損勘查及海域監控的任務,滯空時間可達6小時以上

此架為中翔2B無人機,其名「中翔」為1999年連戰副總統所命名之,研發計畫由1999年至2001年間先後完成中翔2A無人機及B型的戰術型無人機,可藉由地面遙控站進行導引飛控,並具備自動導航的能力,為我國首架具備視距外導航的中大型無人機

此架中翔1號無人機為1996年至1998年執行的經濟部科專計畫,於此計畫中奠定了中科院開發無人機的能力,並可執行視距內的飛行任務

接著是中型2D練習機 ,主要作為訓練無人機操作員使用,亦具備執行偵蒐的能力

參觀完展場外的無人機後,經由告示導引進入航空偵照展的展間

進入展間映入眼簾的是暗黑的場佈,中間為黑貓中隊28位飛行員的基本資料,上方懸掛著黑貓中隊已解密的相關文件及飛行用的裝備,而周遭的看板記錄著黑貓中隊的歷史起源

當天有幸能遇到中科院航空所的齊所長(圖中身穿藍色襯衫者),親自帶著觀展民眾進行導覽及簡介

1961年,中華民國空軍與美國CIA合作,以代號「快刀計畫」的行動執行大陸內陸的高空偵照任務,由美軍提供U-2偵察機及相關設備,中華民國空軍則提供飛行員及基地設施,成立第35中隊,官方對外名稱為「空軍氣象偵察研究組」,別名為「黑貓中隊」。黑貓中隊在1962年至1974年間共有28名飛行員執行航空偵照作業

於計畫執行的過程中,在訓練及任務中損失了幾位的飛行員,使得任務的執行趨於保守。前總統蔣經國亦曾要求任務終止,直到提升了飛機的安全性後,才讓任務持續進行。而U-2偵察機執行任務的頻率也會依照當時中共與美國的關係而有所變化,由中共積極研發核子武器的1960年代初期,U-2偵察機時常深入至內陸地區拍攝相關的設施;1967年,中共與美國舉行華沙會談後,任務的執行頻率逐漸降低,並將偵照範圍退縮至沿海地帶;1968年,美國在越戰政策的調整上,逐漸收兵,此時的快刀計畫已非當時美國關注的焦點;1972年,美國尼克森總統正式訪問中共後,快刀計畫的任務即進入尾聲,結束所有的偵照任務

在那個兩岸尚未穩定的年代,為了偵查敵情威脅而發生了許多的憾事,此張看板為空軍總司令部情報署的失蹤通報,失蹤人員為李南屏上校

李南屏上校畢業於空軍官校37期,原駕駛RF-101的巫毒式偵察機,於1963年調任至第35中隊,駕駛U-2偵察機。於1964年執行偵照任務時,在福建省龍溪的上空遭SA-2飛彈擊落而殉職,追晉上校

接著,為陳懷上校的殉職追晉報告,其報告印有當時的參謀總長彭孟緝一級上將的公文章

陳懷上校畢業於空軍官校28期,為黑貓中隊承先啟後的先驅,黑貓中隊的隊徽亦出於陳懷上校之手,於駐韓美軍烏山基地受訓時,設計出黑貓圖案的隊徽。然而,陳懷上校於19624月執行西安偵照任務時,於江西省南昌不幸遭到SA-2飛彈擊落殉職。由於當時蔣中正總統感念其付出,將陳懷之名改為總統先前所提的懷生別號,為陳懷生。日後位於台北市的懷生國小及懷生國中皆為紀念而所其命名

隨著時代的久遠,當時與美國合作的相關計畫也一一解密,圖中即為一機密等級為極機密的文件,但解密後仍有多處為覆蓋未顯示的情形

於飛行員的生活作息上,於執行任務的前一晚須回到隊上待命,於八點多入睡,凌晨開始執行任務,正午到達目標區並開始執行偵照任務。

由於U-2偵察機的飛行員執行任務的時間較長,且於高高空作業時身著壓力衣將消耗大量的體力,飛行員於執行任務前需飲食高熱量及營養價值的食物,如同畫面中的牛肉麵、牛排、香腸及荷包蛋,早期飛行員僅吃碗牛肉免,於美軍醫生的建議改為牛排搭配蛋與香腸,其食物須避免豆類製品,防止脹氣。同時,航醫官會食用與飛行員相同的餐點,以防飛行員身體不適時,可研究對策

人偶模型所著的是U-2偵察機飛行員的裝備,由於U-2偵察機多於高高空作業,人體暴露於60,000呎以上的高空,氣壓降低會使血管膨脹而爆裂,飛行員須身著類似太空衣的壓力衣以維持身體機能的運作。其壓力衣須按飛行員的身形量身訂作

此為莊人亮教官於美國亞里桑納州受訓的進出通行證

U-2偵察機為Lockheed Martin公司的Johnson工程師所設計,為一種單座單發動機的高空偵察機,其外型由機身配上筆長的雙翼,如同滑翔機般,能夠於70,000英呎的高空執行偵察作業,該型機主要為執行美國CIA所主導的情報蒐集任務。U-2偵察機由1956年起服役至今,除了由我國空軍使用該型機執行中國大陸及越南的情報蒐集外,U-2偵察機亦曾於古巴飛彈危機、蘇伊士運河事件及波灣戰爭中提供重要的情報。於南韓的美軍基地,至今仍然有U-2的身影,監控著朝鮮半島的局勢變化

殲-6戰機為當時中共追擊U-2偵察機的主要機種,不過由於U-2偵察機於高高空作業,使得殲-6戰機的追擊驅離的效果有限。殲-6戰機的設計單位為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並由瀋陽飛機工業公司所製造,為仿製蘇聯的米格-19戰機而來,可掛載霹靂-1及霹靂-2兩型的空對空飛彈,並曾將殲-6戰機輸出至朝鮮、越南及巴基斯坦等國

由上視圖可知,前機身主要為導航與無線電設備及駕駛艙壓力調節裝置,其中潛望式六分儀為測量星辰以判斷是否偏離航線的功能;而中機身的上方由整流罩所包覆,內涵高頻無線電調諧器,作為轉換頻道使用;由AFT機身分離點可知,U-2偵察機的後機身於全機身長度的佔比較少,此點在飛機結構設計、裝配及修護上,為一種重要的標記點

此右側視圖中,簡介U-2偵察機之機械機構及機外設備的位置,可得U-2偵察機的起落架構造為後三點式,且於左右翼的端點各有一個輔輪,避免偌大的機翼於降落時摩擦至地面,並使機身側傾

除了偵照相機外,亦有一台相機作為紀錄任務路徑使用,每32秒曝光一次

B型相機(Hycon 73B)具有動態補償的功能,可配合飛機的飛行角度,變換七種的角度,其尺寸寬度為9吋,長度為8000至9000呎不等,能夠連續拍攝九到十個小時,其相機採用36英吋的長鏡頭,能夠拍攝航路中心左右兩側各100哩的範圍

此為空軍35中隊致贈予照相技術隊的感謝狀,可見兩隊的隊徽,下方亦有U-2偵察機的圖案

起初的拍攝底片皆須送至沖繩的美軍基地進行沖洗,其作業天數為十天,美方及台灣皆保留一份檔案。而底片將沖洗成4,000張18吋大的照片,以拼成一涵蓋5,000公里長及2,000公里寬的地景地圖。接著於1962年,台灣的空軍照相技術隊接手底片沖洗的作業,能夠於飛機落地後即進行照片沖洗,減少了數個禮拜處理的時間成本。現今這些底片及照片皆保存於中央研究院中

黑貓中隊的隊徽,並未隨著中隊解編而消失,而是成為黑貓中隊歷史的精神指標,流傳於軍史之中

在那個電子產品尚未出世的年代,飛行員於偵察機上僅能使用鉛筆將行經拍照目標區的相關資訊以記錄下來,與現行的航空紀錄器有著偌大的差別

在那全機械式儀表板的飛機上,飛行員僅有透過兩個撥桿開關回報當前的狀況及處置

圖中的儀器為立體相對鏡,其成像機制為透過人類雙眼觀察一目標時,左右視差的視覺信號傳達至大腦中,以判斷物體之深度及距離的立體視覺。將同方向、同比例之左右或前後兩張照片組為一組,一組照片的拍攝內容須重疊50%65%,以分析目標物的資訊

立體相對鏡的使用步驟:(1)將左右照片分別置於左右景觀窗下,雙眼貼近景觀窗後,轉動焦距盤使影像清晰。(2)將眼睛對準照片上的觀察目標,調整照片的間距及角度,讓目標的影像重疊。(3)雙眼直視景觀窗即能獲得目標物的立體成像

此航拍圖攝於1963926日,偵照目標為包頭導彈試驗基地,位於內蒙古包頭市西北方約48公里處,該任務編號為GRC-178,由葉常棣教官執行此項任務。該導彈試驗基地可分為3個部分,中央廠區的上端為導彈載體製造廠,下端為裝配廠,包含大型廠房3棟及各式工廠30棟;右前方廠區為管控中心;左側為導彈儲藏區,有5棟各式廠房。於偵照期間,該基地仍於趕工建造階段

此張照片為張立義教官於19641031日執行編號C224C的任務時,於陝西省山陽縣上空受到米格-19戰機攔截,不過米格-19戰機的飛行高度有限,於U-2偵察機的下方監控後即離去

此航拍圖為吳載熙教官於1965824日執行編號C455C任務時,拍攝位在廣西明江縣的明江機場及防空飛彈基地,其機場擁有跑道及主滑行道各1條、聯絡滑行道2條及停機坪3處,並有34架的米格-17戰機。而防空飛彈陣地則位於機場的東南方,有雷達控制車3輛、飛彈曳引車2輛、支援車3輛、帳篷36頂及飛彈發射坪5處,其中有3枚的SA-2型飛彈為豎立的狀態,2處的發射坪被煙幕給遮蔽,可能為飛彈發射所導致

此張航拍圖攝於196363日,偵照目標為蘭州504氣體擴散廠,位在甘肅省蘭州市西方約25公里處,該任務編號為GRC-153,由華錫鈞教官所執行此項偵照任務。蘭州504氣體擴散廠為製造原子彈主要原料之鈾235的主要工廠,廠內有1棟長形氣體擴散廠房、17棟各式廠房、1棟研究廠房、2棟新建廠房、2座圓形攪拌池、1座抽水站及1條專列鐵路

航拍完的底片即如圖所示

進入2000年代後,無人機的技術逐漸成熟,各國將情報蒐集等較高危險性的任務交由無人機執行。中科院航空所於經國號戰機的開發計畫結束後,將資源轉入開發軍用無人機上,發展出騰雲、銳鳶及紅雀等型無人機

此為中科院航空所開發的銳鳶無人機,機身長5.3公尺、寬8.7公尺及高1.6公尺,最高速度可達180 KM/H,最高飛行高度為4,572公尺,可執行日夜戰術偵蒐、彈著修正、目標搜尋及戰損評估作業及通訊中繼等作業,亦可用於海巡監偵、交通監視、核汙染與環境監測、自然災害調查等民生用途

於活動中,亦有一場「勇者黑貓 成就快刀」的演講,主講人為中研院GIS中心的滕春元經理,由U-2偵察機的性能及航拍原理開始說起,介紹至近年中研院於歷史資料的整理過程。於2005年起,中研院與空軍合作,透過地理資訊系統及電腦掃描技術,將圖檔轉換成數位的形式,以建立圖資資料庫

非常難得能夠進入中科院參加一場對外開放的活動,此活動在中科院與中研院的協力舉辦下,讓國人完整地了解我國的無人機開發成果及航空偵照的史料,為一場難得的靜態國防盛宴,成為全民國防教育的新型典範,由科技及歷史的角度,讓國人了解國防工業的實力及歷史脈絡

留言

總網頁瀏覽量